巴蜀历史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简称巴蜀小学),学校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张家花园巴教村15号,占地面积:18246.4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5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4130平方米。1933年由王缵绪创建,首任校长为周勖成,原名私立巴蜀小学校。1950年成为中共西南局干部子弟学校,改为公办,1954年更名为重庆市巴蜀小学校,1980年,重庆市教育局复收为直属小学,恢复“巴蜀小学”校名至今。1983  年恢复使用巴蜀小学校校名,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直属学校,重庆市示范学校,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定点联系的四所小学之一。1991年7月4日,经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学校升为副处级单位。2001年,经重庆市教委批准成立国际部,获招收外籍学生资格。2007年9月1日、9月3日,学校参与举办和管理的重庆市渝北区鲁能巴蜀小学和重庆市巴蜀蓝湖郡小学先后开学。
           
  【早期校园概况】
           
  
自1933年巴蜀学校开办时起,校园主体即在重庆市区张家花园,北临嘉陵江、南靠观音岩山坡,地形为东西两山相夹的狭长地带。
  1933年立校之初统计,学校占地面积为4000方丈,校舍面积为420方丈。有校舍12幢,包括教室16间、图书室1间、实验室2间、学生宿舍28间、教员宿舍7间、校工宿舍11间。
  1949年10月15日统计,学校全面积为山及地250亩,其中运动场15亩,校园50亩。
  校舍合计168间,另有实验场所2处。校舍包括:办公室12间;教室17间;图书馆及实验室5间;学生宿舍26大间;教职员宿舍及住宅80小间;其他18间。另有露天运动场1500方丈。
                          
   【教育管理】
           
  2009年起,学校秉承“继承固本、系统规划、整体推进”的管理思路梳理巴蜀历史,拟定《巴蜀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坚持和创新巴蜀“精神与行动并举”的管理文化、“创造与个性共生”的课程文化和“科学与人文统整”的服务文化。“大部制统整研究,小学校创新落根”的管理机制日臻完善,形成了校长室领导下的校务部、课程部、物业部三个核心部门作研究督导,5所小学校(低中年级部、中高年级部、住读部、巴蜀书院、巴蜀国际)落根一线作实践转化的管理模式。
           
  【历任校长简介】
           

           姓 名     性 别    职 务           任职时间

          周勖成      男      校长        1933-1950 

          刘西林      男      校长        1950-1957

          (其中:黄清华  女    小学部主任         1951-1957)

          胡 越      女      校长        1957-1958

          向玉安      男      校长        1958-1972 

          赵玄凤      女      校长        1972-1975 

          汤治铭      男      校长        1975-1977 

          陈录荣      女    党总支书记、校长    1977-1988 

          钱 玲      女    党总支书记、校长    1988-2000

          廖文胜      男    党总支书记、校长    2000-2009 

          马 宏      女    党委书记、校长     2009-至今


             ————巴蜀发展历史沿革————

  1932年起
             
  
通过《新蜀报》向社会发表办学总方针――《重庆市私立巴蜀小学宣言》,明确提出了学校的建校宗旨:创造一个新的学校环境,实验一些新的学校教育;学校的育人目标:头脑是科学的,身手是劳工的。围绕学生“三重生活”,提出了“教养兼施”“手脑并用”的教育原则,短短几年间学校成为了川东地区小学教育实验中心。1950年,学校由西南军政委员会接管,改为公办,邓小平同志指示“只许办好”,学校迎来了长足发展。
             
  20世纪80年代起
               
   
秉承“趋合时代,适应潮流;发扬文化,扶植思想”的巴蜀教育追求,伴随改革开放序幕的拉开,巴蜀人率先在全国小学展开了四轮16年的“创造教育的科研实验”。实验充分激发了学生学创造、乐创造、敢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显著提高;全面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树立了巴蜀教育在全国的影响力。
             
  2000年起
             
  学校迎来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机遇,在“激活生命的梦想教育研究”课题的引领下,实施“品牌战略”发展思路——以塑造“品牌科研、品牌教师、全国一流品牌学校”为奋斗目标,以“儿童思维、文化建校、团队精神,有效服务”为办学策略,搭建了师生家长追梦的平台,让巴蜀成为了一所激活生命的“梦想学校”——激活学生成长的梦想、激活教师智慧的梦想、激活家庭幸福的梦想。
             
  2009年起
               
  巴蜀人以“创思想型百年老校”为宏伟发展愿景,系统梳理和研究了学校办学经验,鲜明提出了“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办学理念,以先进的思想立校,以创新的实践强师,以厚重的文化育人,突显了学校“律动教育”为学生而办的办学特色。全体巴蜀人围绕“团队”和“课程”两大实践方向,紧扣理念“落根”,实现行动“转化”,  深化素质教育,共同追求一种有境界的幸福教育生活,实现了巴蜀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跨越。
                 
           

————历史名人与巴蜀小学————


王缵绪

  字治易,学校创建人、董事长,籍贯西充,职业军政,原国民党四川省主席。
  1885年四川西充的穷乡僻壤,家庭属于中医世家,家道中落后但受